住建部城市建設司2014年工作要緊緊圍繞住建部的中心工作,推進深化改革,以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意見為重點,加快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促進城市基礎設施轉型升級,大力推進城鎮節能減排,改善城鎮人居生態環境,切實加強城市綜合管理,預防和治理“城市病”,推進城鎮化健康發展。
《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在空氣質量、建筑、防災、建設用地、節約集約用地、高標準農田、畜禽水產品、標準化菜市場、義務教育等方面都明確提到標準。標準化只有適應新型城鎮化建設的要求,才能有效支撐國家新型城鎮化建設。
當前,中國經濟面臨投資與出口后勁不足等問題,而內需不足在短時間內又無法快速提振。投資、消費結構已經接近“臨界點”的判斷已經基本形成共識,尋找新的驅動,調整投資結構已經迫在眉睫。李克強總理在過去45個月六次強調城鎮化,核心是人的城鎮化。
《規劃》的主線,就是要緊緊圍繞全面提高城鎮化質量,加快轉變城鎮化發展方式,以人的城鎮化為核心,以城市群為主體形態,以綜合承載能力為支撐,以體制機制創新為保障,走以人為本、四化同步、優化布局、生態文明、文化傳承的中國特色新型城鎮化道路。
新型城鎮化是把農業國家向工業化、城鎮化國家轉型,傳統的城鎮化特征是:第一,比較依賴土地財政。這些非正式的制度安排,還表現為要地不要人的制度。第二,在經濟社會發展各個環節里,農民進了城落不了戶,稱為半城市化。此外,在市場經濟情況下,房地產成為一個突出行業。第三,農民工進了城以后,對公共設施、教育、醫療等的需求。
發展長江經濟帶是國家新戰略下的又一次重大區域聯動,將通過改革開放和實施一批重大工程為綱,成為短期穩增長、長期調結構的重要抓手。依托黃金水道建設長江經濟帶,將長三角、長江中游城市群和成渝經濟區三個“板塊”的產業和基礎設施連接起來,要素流動起來,市場統一起來,促進產業有序轉移銜接、優化升級和新型城鎮集聚發展。
中國當前正在努力探索新型城鎮化的道路,新型城鎮化的核心關注應該是在這個歷史階段上的城鎮化發展怎樣繼續進步。在城鎮化發展的同時歷史階段往往面臨不同的任務、不同的問題。
《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以下簡稱“規劃”)中明確提出了基礎設施建設的任務和目標;A設施領域公私合作發展,世界各國都在推進。PPP(公私合作伙伴關系)在中國有近30年的發展歷史,F在看來,在新的環境下,其發展機遇與挑戰何在?